索引号:4303000006/2023-1199157 发布机构:白石镇 发布目录:政务公开

湘潭县白石镇2023年工作计划

湘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.xtx.gov.cn 发布时间:2023-02-09 09:20

2023年,我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和县委“三提一领”战略目标,以白石文化为依托,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产业优势,突出重点补短板、放大优势强产业,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,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。重点聚焦五个方面:

(一)始终聚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。我们将把产业融合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口和突破点,一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,进一步壮大农业产值。力争实现全镇规模化粮食生产突破2.5万亩,继续抓好非结构调整区的粮食生产,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万吨以上,生猪出栏数提高到3.8万头。二是以农业特色为基础,进一步拓展特色产业链条。鼓励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和发展更大规模“一村一品”,引导有想法、有能力的本土企业扩大生产,努力发展一批经过省级认证的绿色农产品,打造打响特色品牌。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防腐保温产业的优势,积极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,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。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进一步搭建发展平台。以商会和同心乡贤理事会为主导,搭建企业家交流沟通、优势互补、共谋发展的平台,持续开展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交流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,推动产业链招商、亲情招商、以商招商,实现防腐保温、文旅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聚群发展和抱团发展。2023年重点推进白石农夫生态农业扩建及年生产茯苓5000吨基地建设项目,计划引进2-3家企业,助推1-2家企业升规升限,孵化打造更多县重点项目。积极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,缓解部分企业融资难题;认真做好生产企业的帮扶和周边环境协调工作;进一步做大做强总部经济,帮助协调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,千方百计增加财税收入。四是不断深化以农促旅,进一步丰富休闲旅游。依托齐白石文化旅游区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打造“观光、消费、体验”为一体的立体农旅产业,实现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。

(二)始终聚焦打造白石文旅品牌。以筹备第六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和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为契机,紧紧锚定齐白石国际艺术村规划,实现融合发展。一是继续完善齐白石故居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,积极与省、市内高校,美协、作协、书协等文艺协会展开合作,在写生、研学、文艺创作、文艺培训等方面发力,吸引市场主体进驻,盘活闲置农宅。二是以齐白石故居为圆心,辐射紫荆湖、尹氏宗祠、安定林场等自然人文景观,支持白石人家生态农业产业发展,推动农旅、文旅、体旅融合发展。打造集精品农业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特色产业;三是维护好景区及周边环境,利用白石旅游环线、安定林场山道,策划徒步、登山、半马、山地自行车等文体赛事活动,四是坚持在电商化上下功夫。坚持市场化运作,依托齐白石文化旅游区,打造“观光、消费、体验”为一体的立体农旅产业,通过“互联网+”平台,畅通和拓宽销售渠道,让特色农产品、文化艺术品走出白石,实现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。

(三)始终聚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以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,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发挥好村级环境卫生理事会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组织的积极作用,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,组织美丽庭院评选工作,推进美丽屋场、厕所革命建设,继续完善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有偿服务处理付费制度。全面落实林长制和河长制,开展水源地和林业资源保护,加强湘江和朝阳渠沿线综合整治。加大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力度,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效。深化文明创建常态机制,打造高标准莲乡“里手”服务品牌,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素养教育、文明餐桌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旅游、微宣讲等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。

(四)始终聚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。一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,优化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及人员配备,加强业务培训,推动落实一件事一次办,不断提高行政效率,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开展好防返贫问题排查整改工作,完善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机制。三是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。推动城乡医疗保险收缴,加强城乡救助、养老和托幼服务体系建设,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人员供养制度。四是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,不断推进疫苗接种,不断强化宣传引导,保障居民正常生产生活。

(五)始终聚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。充分运用“综治平安、便民服务、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”4大基层治理平台。一是统筹镇各专业委员会安全示范标准,完善好各项应急预案,增强各站所工作合力,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,抓牢抓实交通、消防、食品等各行业各领域监督管理及隐患整治,深入开展打非治违,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演练,坚决消除森林火灾隐患,坚决做到“打早打小打了”,坚决防范交通亡人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。二是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。细化网格化管理,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持久开展禁毒斗争,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,及时受理、按期办结群众合理合法诉求,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,打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三是加快培育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进一步完善“家校社企政”全域共育互育的协同治理模式,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。

 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解读